当前位置:首页 - 馆内故事 - 正文
馆内故事
博物馆的铜镜为何不让看正面?
发布时间:2023/11/15 8:52:45    
 


01

中国目前出土的最早古铜镜,是距今4000年前甘肃齐家文化遗址里的七角纹铜镜。
战国年间的韩非子、庄子等名家,都曾以铜镜隐喻自己的思想主张。
汉赋唐诗宋词里,“咏镜”也是热门题材,诸如“前车之鉴”“殷鉴不远”等成语,也都是从铜镜引申而来。
《黄帝内传》里的穆天子,就“铸大镜十二面”迎接西王母。
唐玄宗也常在千秋节上,把精美铜镜“分将赐群臣”,相当的高端大气。
古人的爱情生活里,铜镜也是珍贵见证,不止有“破镜重圆”的凄美,互赠铜镜亦是表白的方式。
今天西北一些地区女子出嫁,也有背上铜镜启程的婚俗。
古代铜镜的身价,也因此一度不菲。
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就形容说“欲将珠匣青铜镜,换取金尊白玉卮”,可见唐代铜镜之昂贵。
中国古代王朝对外交往中,铜镜更一度是名贵国礼,三国曹魏政权一次向倭国赠送的礼品里,就有“铜镜百枚”。
放在丝绸之路上,中国铜镜也一度是直追丝绸的“硬通货”。
中国沿海的唐宋沉船里,就曾多次发现铜镜商品。
对于唐以前的普通老百姓来说,一辈子照一次铜镜几乎就是奢求。

但奇特的是,当今博物馆里铜镜却从不以正面示人,这是为什么呢?

02
对这个问题的答案,流行最广的就是“辟邪”说,即铜镜自古有辟邪功能,所以正面照人不吉利,甚至还能招灾。
于是出于保护观众的需要,博物馆就很体贴的只展背面了。
但真实的原因,其实没这么魔幻——就是没法照人。
这些历经岁月考验的古代铜镜,正面理论上该是光滑的,但其实却长满绿锈,非但不能照人,也毫无观赏性。
用一位博物馆馆长回答媒体的话说:“实在没什么可看的。”
那么,传说中光灿灿的青铜镜,正面为何会变成这模样?
这就要说说古代铜镜的制作工艺。

03
在某些“高流量古装剧”里,铜镜的制作,就是找块铜磨一磨。
但真实的古代铜镜制作工艺,可没这么简单粗暴:铜镜的材料,是以铜、锡、铅组成的合金,宋代以后还加入了锌。
各个材料在历代的比例不同,整个制作过程也要经过制范、浇铸、刮削、研磨、抛光、开光等工序。
而在古代科技条件下,一件上好的铜镜用久了就会生锈,需要工匠重新打磨后才可使用。
所以在古代,“磨镜子”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职业,还有以锡、水银制成的“魔镜药”。
东汉名士徐穉早年就曾以替人磨镜为业。
明清演义小说里,也常见“挑了一担新磨的镜子”的“磨镜者”走街串巷。
古代文学家也常以“青镜摩挲”来形容岁月蹉跎。
心学宝典《传习录》里,更把“如磨镜而使之名,磨上用功”作为治学的基本态度。
日常使用的青铜镜尚且要磨,千百年没磨过的文物铜镜自然锈得不像样。


04
不过,纵是锈迹斑斑,也遮掩不了中国古代铜镜工艺的诸多亮点。
比如陕西周原博物馆青铜范铸造研究所,就严格按照古代造镜工艺造出铜镜,其清晰度与今天的玻璃镜子几乎相差无几。
值得一提的,还有古代铜镜的透光技术,战国时期时,中国人已经可以造出“透光镜”,即当光线照在镜面上时,其镜子背面的纹饰文字,可以清楚反射到墙面上,堪称世界手工业史上的创举。

而且,早在秦汉年间时,中国人已经可以生产大型青铜镜。
1980年山东淄博出土的西汉大铜镜,高达一米二。
在《资治通鉴》《晋书》等史料里,晋代皇宫里已经有了高五尺宽三尺的巨型铜镜,唐朝人还造出了巨型铜镜环绕的“镜殿”,那墙壁上“四面皆天子”的效果,把走进殿内的唐高宗都吓得不轻。
以现代工业看,这成果似乎不算啥,但放在古代史上,却代表了当时全球手工业的巅峰。
唐代的铜镜加入了锡,宋代起铜镜里又加入了锌,随着铸造工艺与相关冶炼技术的进步,铜镜的生产成本也越来越低。
唐代时的铜镜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,明清年间的铜镜,更早从权贵奢侈品变成了日常居家用品。
直到晚清年间,才被防锈效果更好价格更低的西方玻璃镜取代。
这一段长达近四千年的中国铜镜演变史,亦是中国古代生活史。
05
除了“没什么可看外”,各大博物馆展出铜镜背面,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:
历代铜镜背面的纹饰与铭文,不止是“装饰”这么简单,相反却有着厚重的文化内涵,其内容更堪称所在时代的烙印。
比如战国时期的铜镜,虽然背面没有铭文,但纹饰已经非常丰富,有卷云镜、龙纹境、菱形纹镜、四叶纹镜等多种类型。
单看不同纹饰,就能清晰区分战国的不同时期。
汉代的铜镜背面铭文,有了“长乐未央”“大乐富贵”等内容,还有彩绘的车马人物。
魏晋南北朝的铜镜背面,除了依然有铭文,还有伍子胥、范蠡、西王母等故事画,可以说越发精致。
唐代起,中国铜镜的背面纹饰更进一步,开始用金银薄片雕刻人物花鸟山水,然后镶嵌在铜镜背面,工艺水准进了一大步。
宋代商品经济发达,铜镜背后也有了各种商标介绍。
甚至随着加工技术进步,客人购买铜镜后,也可以自选背面的刻字纹饰,有叫做“负局”的加工机构,专门负责加工。

明清年间的铜镜日益平民化,如唐代那样做工精美的“贵族”铜镜极少,铜镜的纹饰也以求道、修仙、祝寿为主,内容更接地气。
其双鱼纹、四寿纹等纹饰,也更加平民化。
有的还有漆画与风景图案。
可以说,如果把每一个年代的铜镜,其背后的图案、纹饰、铭文组合起来,完全就是一部生动的中国历史书。
若问中国文化的厚重博大,铜镜的背面就是另一扇窗口。
把古铜镜的背面展出来,那是必须的。

 
主办:石首市博物馆
鄂ICP备15020208号-2  版权所有
Copyright 2016-2018 www.gsmlbwg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公安备案号:42108102000061